close

 

何庭瑜

 

法瑪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執行長

 

蔬食小居&綠色空氣 品牌管理人

 

健行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台灣隨著早期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型態,逐漸轉變成為以工業為主的經濟活動,也同時開創了台灣經濟起飛,國民所得增加,民眾的生活水準也有所提升,後來更轉變成為以服務業為主要型態的經濟活動,加上政府實施每週休二日之後,國民的假日時間增多,工作時數相對地減少,有許多的時間可以從事戶外旅遊活動,在各種遊憩活動中以觀賞自然景觀為國人最喜愛的旅遊活動,所以國民喜愛到國內的任何自然景點從事旅遊活動,也因此興起一種新型態的旅遊方式-「生態旅遊」

但是當我們在大力推動增加遊客量的同時,是否曾經想過這麼多的人數同時進入一個景點時,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及其動植物是否造成了影響及破壞,雖然遊客量增多對於收入有所幫助,但我們往往忽略了對生態上所造成的破壞到底有多少?是否曾經去計算過其損失的金額?收入的金額減去損失的金額等於多少?是正值還是負值?你我是否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

 

 

 

 

總收入=觀光所得收入+環境生態破壞損失的金額 =?

 

   雖然因為戶外自然或生態旅遊活動的盛行及發展,間接也使得國民對於所居住的環境方面的保護、破壞及生態等相關議題的關切程度較以往有所提升,對於有關破壞自然環境或汙染所居住環境及其居住品質的行為都極為關心,但是整體來說,國民的生態保育的觀念及環境行為和倫理的程度,都顯示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從(黃婉君、黃曉茜、葉曉憶,2004)的研究中可以得到驗證,研究顯示人們會有破壞環境的行為可能因為不具有充分的知識所造成,就算是高學歷的知識份子也是有可能有破壞生態環境的態度或行為,值得從事相關產業的你我共同的努力。人類只是地球所有生物中的一份子,但我們卻決定了所有動物的命運,往往只為了自我的需求及利益而犧牲了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否決等的權力,我們是不是應該冷靜下來思考這個問題呢?

 

   本人則提出所謂的生態旅遊是一種帶有責任的旅遊方式,藉由親身經歷此環境中及參與一種連續的活動,瞭解大自然的美麗同時也從中體認愛護及保護這美麗的環境。總之可以看出生態旅遊就是在不破壞環境的情況下,帶有責任的一種旅遊方式,在這之中欣賞大自然的動植物及地形等景觀之美

 

個人覺得當我們參與生態旅遊活動時,必須同時體認到人類只是地球生物種類之一,但我們卻決定了所有資源的使用方式及其他生物資源的命運,你我是否考慮過他們的生存的權利,在進入21世紀後,人們應該要具有與其他生物共存並且保護我們所居住的環境。

 

 在每天的新聞報導中往往都可以看得到某一地區的居民為了反對焚化爐或垃圾掩埋場的設立,或工廠及高污染的設備建築在自我居住的環境附近,但只要不是設立在自我居住環境的焚化爐或垃圾掩埋場、工廠及高污染的設備等,大都不會有太大的反對聲浪,甚至表示支持。

因此本篇探討從生態旅遊活動中,藉由生態教育的推動使得國人的生態認知及行為接有所改善和提升,進而對於自己所居住的周遭環境及自然生態環境與棲息在其中的動植物都具有保育與尊重,同時也能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在永續經營的大原則下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

 

 因為看到許多的觀光休閒的工作者許多都是觀光休閒或其他非自然生態等其他相關領域出生,沒有學習過生態學的課程,對於自然環境的生態系統的內容及彼此之間的循環瞭解甚少,希望透過對於相關問題的探討,使得大家對於生態環境進行思考,因為當我們在設計生態或以大自然環境為主的旅遊活動時,往往就會忽略了這一個層面,因此有必要對第一線的相關人員進行生態教育的工作, 有時解說人員有時為瞭解說的方便,往往忘了生態保育的規則,可能進入了保護的環境區域內,對於此地區生長的植物上而造成破壞的現象產生,如果身為第一線的從業人員如果都沒有遵守規則,那我們又如何要求遊客來遵守呢?

   

除了對於第一線的相關從業人員進行生態及環境教育之外,個人認為第二部份可以優先推動生態教育工作的對像是國中及國小的學生,因為他們年紀還小,如果採用實地教學的方式,對於兒童的安全性會有所影響,因此建議採用影片等不同多媒體等說明的方式來解說,予以概念化、意義化和系統化,使得學生有系統的認知,來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環境問題,教師本身也可以自行先前往實地勘察,引導學生如何思考環境的問題,希望透過從這年齡層中最低層的人口群進行生態教育之後,除了使他們從小就培養具有生態認知及生態行為的教育之外,且藉由他們的影響家中其他成員的效果來推動生態及環境教育的工作,或藉由政府或學校製作小冊子或以宣導片的方式來向社會大眾說明,希望經過幾年的推行之後,達成國人對於生態認知提升及行為的改變,瞭解保育及愛護我們所居住的環境及尊重愛護其他生存在這裡的生物,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同時提升我們的所居住的環境品質。

 

但當我們在此從事旅遊活動時,在所經過的路途上是否有過破壞大自然動植物或環境的行為?人類往往為了自我的方便及利益而做出違反生態規則的行為,例如在山地中常常發生森林遭盜伐或稀有動植物遭破壞及盜採,有時候一個小動作都有可能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例如在林區中亂丟煙蒂,或烤肉等使用易燃類的物品,因此我認為有必要積極的進行生態教育工作的推動及提升國人生態行為及認知的提升,使得環境及其中的動植都能永續生存下去,人們也能從中滿足自己生活及物質上的需求。

 

    覺得在就讀休閒或觀光旅遊的科系的學生或未來從事這個領域的人員都應該學習生態相關的科目,除了所學的休閒及管理等相關專業知識外,因為從事任何旅遊活動的地點都是在一種類型的生態環境中,除了在戶外自然環境中的從業人員應該具備相關的知識外,如果從事的活動是旅館餐飲或遊樂區等從業人員也應該要學習,因為他們所工作的環境也算是生態系中的一種,也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及改變。保育和休閒遊憩此兩個領域不應該分開或各自發展自我的生態旅遊的規劃和研究,應該將兩者結合在一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法瑪管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